曼联笔记:客负阿森纳,那些意外中的必然


客场对阵阿森纳,曼联在酋长球场输了一个1-3。即便是球队罚丢了点球、数次击中门柱且遭遇到争议判罚,也掩盖不了红魔踢得不好的事实。

本期《曼联笔记》,我们将分析重点放在两个方面:阿森纳的前2个进球,展现出了哪些部署;以及C罗在得分外,他的策应价值。

【萨卡与厄德高托底下,阿尔特塔释放塔瓦雷斯】

富安建洋与蒂尔尼此前遭遇伤病,对于阿森纳的战术体系破坏非常大。

没了富安建洋进行对抗、保护,萨卡与厄德高在右路的进攻传跑强侧,缺少兜底。少了蒂尔尼,阿森纳左侧不仅没了精准的传中,也少了一个从后向前的精细传递、推进、套边点。

阿尔特塔本场比赛的思路,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:双中卫与塞德里克高位拖后,然后左边后卫塔瓦雷斯被彻底释放,在比赛中他的位置频繁“压过”S-罗。

图1:阿森纳进攻组织时的重要站位

这样的部署关键,就是充分拉开进攻低位的宽度。核心目的:1、有利于制造接球空间,让萨卡与厄德高这俩配合强点得到需要的空间;2、通过调度转移,制造进攻三区的空位与机会。

这种部署的效果非常明显,阿森纳的前2个进球,体现的非常清晰。

图2+3:阿森纳的两个进球全景,图2为双倍速,图3为1.5倍速

从上图2可以看到,阿森纳进攻的重点,就是不断进行两侧边路的配合,都能得到一定的配合空间。后续通过不断的边路进攻,制造了曼联远端防守的空位。瓦拉内与特莱斯的解围不利,让萨卡获得了内切射门的机会。而本场比赛实质性扮演“边锋”角色的塔瓦雷斯,利用跑动成功甩开达洛特获得补射机会。本场比赛他频繁获得前插射门,战术逻辑就在这里。

上图3中,阿森纳左侧通过S-罗、恩凯蒂亚的回撤接应,吸引了曼联的防守兵力。厄德高处于绝对的接球空位后,与萨卡打出了代表性的肋部配合(塞德里克的吸引跑动也是常规辅助手段)。最终,恩凯蒂亚的进球被吹越位,但特莱斯在防守中撞倒萨卡,阿森纳获得点球机会。

【C罗的策应,是曼联组织受压下的推进关键】

朗尼克对于C罗的使用,此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----增加他的回撤策应范围。核心原因,还是C罗与曼联如今的前场的其他攻击手相比,策应与传球的综合能力更好。

因此,朗尼克曾让博格巴前提锋线,就是希望利用他的体格与对抗,增加中锋属性去规避C罗回撤带来的问题。但非常遗憾地是,博格巴如今的运动、对抗能力下滑严重,在数场实验后,朗尼克在效果不持续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。

回到本场比赛,阿森纳的高位压迫一度非常奏效,导致曼联进攻组织“生涩”。在这种局面下,C罗展现出了他高位“跑动策应”的能力。

图4+5:C罗的跑动策应、接传球脚法,依然在线

为了保证“双后腰”出场,朗尼克此前对阵诺维奇的一个关键试验点,无从延续:林加德登场,通过他的无球跑动寻求空位,然后再传球让桑乔获得正面冲击防线的机会,去规避爆发力、背身能力不足的问题。因此,在酋长球场,桑乔虽然获得了不少的进攻权限,但是他却无法更加深度地冲击塞德里克与本-怀特结合的肋部。

因此,在B费状态持续低迷的情况下,曼联的进攻手段就非常单调。想要打击阿森纳的防线,就需要有更高的传递质量找到C罗。

图6:曼联进球的全景展现(2倍速)
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,曼联后场遭遇高位压迫后进行长传,C罗与桑乔一起冲击下,完成了争顶、连线。在前场进攻中,曼联缺乏打穿阿森纳防线的爆发力与综合技术能力,桑乔持球下只能等待“进攻第二梯队”前提。马蒂奇在C罗来到后点时送出精彩传中。这时候,禁区后点曼联是“点对点”的态势,C罗的抢点能力就会更有效的兑现。

【结语】

曼联丢掉的第3球,B费甩不掉“锅”,他的糟糕状态已经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。而这个丢球的战术“内核”,还是曼联高位保护的不利,让后腰频繁处于被调度。此前对阵利物浦时,曼联的第二个丢球呈现了相似的原因。

塔瓦雷斯的进球,算是“意外”,但战术思路转变下,却有非常高的“必然性”。同时,把马奎尔放在替补席也没有阻止红魔防线失误,这进一步体现出了曼联建队思路上的问题--作为英式思维浓厚的球队,曼联在防守中的“各司其职”,是割裂且很容易出现保护问题的。

曼联如今的问题已经毋庸赘述,英格兰媒体对于球队内部的“剖析”,非常多。从目前的态势来看,红魔官宣新帅滕哈格后,“临时工”朗尼克本就不高的权威性再度被降低。余下的英超赛事,红魔依然不能“高估”。

(开水没温度/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)

最新录像